金风送爽,丹桂飘香。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出台,让学生回归到教育的主阵地——校园,让学生回归到教育的主战场——课堂,成了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。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,落实教育“双减”要求,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。山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于10月18日拉开了“助学课堂”教师赛讲活动的帷幕。

本次语文组共有七位教师参加赛讲活动。她们个个精神饱满,充满激情,或神采飞扬、或抑扬顿挫、或娓娓道来,以端庄的教态、充实的课堂内容、精美的课件和生动流畅的语言,充分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精彩课堂掠影

《花的学校》 马瑶老师在课堂上润物无声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,老师与学生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,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,嬉闹,生长。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,运用“边读边想”的方法,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,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,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,营造了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。

《妈妈睡了》 师倩倩老师整堂课思路清晰,环节紧凑,重难点突出。虽然两个班人数很多,但学生的课堂习惯很好,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。她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,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情感教育,让学生自己通过读、想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。

《秋天》 郭中华老师结合学生实际,根据教材内容因材施教,她灵活的教学方法、有效的步步追问和疑难的适时点拨,充分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。在寻找宝盒的游戏中,听课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秋天,看到高远的蓝天、南归的大雁、飘零的落叶,“啊,秋天多么美好!”

《父爱之舟》 田丽老师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。在概括场景时,先示范概括,提炼出方法,再让学生迁移运用。在体会作者描写场景、细节蕴含的感情时,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味父子情深,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。学生犹如乘坐一艘“父爱”号客轮,在语文的知识世界里尽情遨游。

《我要得是葫芦》 陈鑫老师牢牢地抓住了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。整节课她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,层层递进,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还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,活跃了学生的思维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,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,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,以读悟文,品析词句。

《蟋蟀的住宅》 梁小乐老师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,教师“以学定教、顺学而导”,重点研读住宅特点,采用多种方法,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,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,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。

《ai ei ui》 郭琪老师在讲授这一节拼音课时,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,精心设计教学过程,运用多种教学手段,用学生乐见的游戏形式活化拼音教学的课堂,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亲近拼音,感悟拼音,享受拼音学习的快乐。
集体评议
此次赛讲活动历时两周,七位教师呈现出了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,展现自己的风采。赛后,全体语文教师及时进行了评课和研讨。上课教师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感受,评课老师就如何把握教材,调控课堂、设计板书,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方面提出来建设性的意见。就“双减”背景下的助学课堂如何更有效地开展,也引起了教师们的热烈讨论。大家一致认为减负增效,要解决好三个问题,首先是用好教参,吃透教材;其次立足课堂,精准施策;最后还要注意避免误区,有效作业。一次历练、一次成长,课后交流研讨、自我反思,使教师们充分发扬自己的优点,明确了努力的方向。全体教师收获满满,更加明白了只要我们沿着“双减”政策的方向标,围绕育人的总目标,不断朝着减负又增效的方向努力前进,就一定会将“双减”落到实处。



凝心聚力抓教学,激发活力提质量。今后语文组将继续坚定不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国家最新政策,让教师们理清新时代、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大方向。在打造助学课堂上下真功夫,以赛促研、以赛促改、以赛促教,引导教师立足课堂,聚集课堂,研究课堂。相信教师们定会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成长、提升,在教育教学舞台上,绽放精彩!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将以此为契机,乘着“双减”的东风,用心、用情、用爱成就有温度的教育,让孩子们在“双减”的政策下,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。